來美國最讓人感到麻煩又害怕的事,莫過於生病看醫生這件事了

 

 

 

喜寶寶來美國還沒一年就去看了四次醫生…

 

在美國看醫生一定要像我們在台灣看牙醫一樣,要先打電話去預約

 

還好我們的醫生算是醫生助理,他通常不難約,我們臨時當天有狀況要約診時,我們可以約得到

 

雖然是醫生助理的職稱,但是看診經驗多次,個人覺得他的看診經驗很不錯

 

 

如何看診:

 

 

1、 預約

 

打電話預約或是網路預約

 

2、到達診所

 

跟櫃台小姐確認約診時間後,在桌上的表格簽上自己的名字、看診病人的名字、看診醫生

 

3、繳費

 

我們的保險沒有包含掛號費,所以我們要自己繳交10美金

 

4、保險卡

 

把保險卡拿給櫃台小姐

 

5(初診)填寫資料

 

初診都需要填寫一些資料,除了簡單的姓名、電話、住址,緊急聯絡人外,就是一直需要簽名的表格

 

6、等待叫名字

 

7、轉移診間等待

 

8、看診

 

9、拿藥

 

第一次去可以先確定家裡附近哪裡有CVS/ Pharmacy ,看診結束後,櫃台小姐會詢問我們要在哪個藥局領藥。

 

如果都沒有特別註名的話,他們會幫我們選一間在住家住附近的藥局。

 

 

10、藥局拿藥

 

他們的藥局通常就是連鎖的CVS/Pharmacy 取藥,因為他們現在實施不用紙張,所以只要找到藥局後,走到最後面領藥處,拿出保險卡來取藥即可。如果保險沒有包含藥費就可怕了…

 

喜寶寶第一次看診:

 

因為家裡的地毯實在是太髒了,喜寶寶的眼睛經過三天後還是又紅小腫… 我們就帶去看醫生了。

 

 

喜寶寶初次看診時還只是個九個月的小寶寶,醫生先取樣確認眼睛的紅腫是撞到還是細菌感染,然後就是熱敷、吃抗生素、擦藥

 

後來報告出來後,醫生確定是病毒感染,所以抗生素繼續吃及擦藥。

 

喜寶寶第二次看診:

 

喜寶寶11個月不知道是吃什麼東西讓他反覆地大便都是偏酸味,先是嚴重屁屁紅,擦屁屁膏都不好,2個禮拜的反覆屁屁受傷、康復後,竟然長了像暗瘡一樣痘痘…

 

第三天時喜寶寶竟然坐不下來… 一直要站著… 一坐下就唉嚎… (超可憐)當天晚上在屁屁過後洗屁股時,一顆痘痘竟然出了膿頭破了一個小洞,我和老公就合力一個人抱著、一個人擠膿包…

 

 

那顆膿包真的超可怕… 我和老公弄了10分鐘才擠完…

 

隔天就馬上去看醫生,醫生最後再幫我們處理一次,拿了一根超級粗的針…簡直像釘子一樣粗的針,再幫喜寶寶的屁股擠乾淨…

 

 

原本是預約星期四回診,結果回家過後,喜寶寶反而沒有比較好… 似乎還有另一顆一樣…

 

他晚上痛的唉唉叫,雖然活動力沒有問題,但是無法坐在地板上…

 

隔天我再打電話去診所詢問狀況,小姐要我再回去給醫生看…

 

為了不讓先生又請假,我就一個人推著推車慢慢走去診所… 看著離線地圖的指引,我走了50分才到診所…

 

到了診所後,又是漫長地等待,今天是這間診所的院長醫生,他稍微摸了一下後,要我們轉診給醫院的兒科外科醫生看診…

 

這天真的是漫長又煎熬的一天,先是到達醫院後找不到看診的地方和醫生,在一翻輾轉後,有一位櫃台服務人員幫我們透過門診與醫院間不停地尋問,才幫我們找到醫生。

 

非常想說… 少了紙張雖然很環保,但是對我們外國人而言… 真的是痛苦到用翻譯解釋老半天也沒用…

 

等了1小時多… 醫生要我們星期四回診,回家除了繼續服用抗生素外,就是泡澡熱敷。

 

熱敷對一個1歲的孩子而言有點困難實施,還好老公英明…

 

要我在家放熱水澡陪喜寶寶玩水…

 

就這樣子…

 

 

當天晚上、隔天早上、再加上下午的泡熱水澡…終於神奇地起了作用!

 

下午另一顆膿包本來只是腫得超大顆沒有膿頭,最後竟然也破了!!

 

在先生同事的老婆幫忙下… 膿也被我們擠完了…

 

隔天還禁食的我們在喜寶寶到了門診大哭大鬧地時候,我們先進去看診…

 

因為擠完膿包,一切都沒事了…

 

為此,媽媽我在醫生和護士們說沒事時,我還流下眼淚…

 

這趟真的是折磨到我了…。

 

喜寶寶看診第三次:

 

原本是宬寶寶因為學校要我們的注射表格,帶孩子去健康檢查。卻因為回去學校的宬寶寶還久違地傳染了感冒回來給我們全家…

 

一直不停咳地喜寶寶,當天原本要去健康檢查地變成看診…

 

這次醫生給喜寶寶開了三盒的小瓶像食鹽水的藥水,每天蒸鼻4次,加上晚上一包藥粉

 

 

 

 

 

 

宬寶寶因為被醫生診斷是過敏鼻炎,所以他除了鼻子噴劑和嚼錠外也要早、晚蒸鼻兩次

 

 

 

而這次的藥費老公說他還嚇一跳,要400美金…

 

但因為有保險才變成0元…

 

只能說孩子生病,爸媽痛苦啊…

 

尤其在這人生地不熟的美國,還加上語言不通…

 

不過,在美國因為看診不方便,相對地對於藥品也尊重很多…

 

在美國通常發燒,我們都沒有去看醫生,因為發燒沒有超過三天醫生是不會看診的,不過通常是感冒的發燒的確就是燒燒停停地第三天就是退燒了…

 

所以我們剛來美國時,宬寶寶發燒過4

 

12次都是燒3天後,退燒~

 

第2次就是燒1天就退燒了…

 

 

溫度最高到40.1度,我們第1次時,39度有用到塞劑和幾次退燒藥,

 

2次在39度時,有用退燒藥,但沒有用塞劑。主要是讓宬寶寶可以有個好眠,

 

34次我們就都忍下來沒有用藥,就燒的天數明顯地減少了…

 

退燒的方法就是用多喝水、喝紅糖薑水、溫熱毛巾裹小腿、泡澡等來降溫

 

 

這些事情,也許我們在台灣永遠也學不會的…

 

發燒一天就衝門診了… 燒三天就衝醫院了…

 

但在這些次數的看診後發現,他們的醫院人很少很少…

 

不曉得是不是平日…

 

無非很嚴重難處理,經由門診醫生打電話和專科醫師討論後,才確定我們病患要不要轉診到醫院…

 

我感覺這樣也是很好…

 

小病到門診,醫院才可以留給重症和需要的人使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南瓜燈 萬聖節活動
    全站熱搜

    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