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 : 尹建莉 教育碩士 著

出阪社 : 人類智庫



說到這本書,記得在他新書發表時,我就一直想購買,但是記得當時去詢問的書局,竟然沒有貨了~ 

結果在家當全職媽的我,久久才有機會去逛書店的我,就這麼地又失去了機會~ 

某一天到7-11時~ 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竟然出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 

心裡一直想~ 這肯定是本好書… 暢銷到出了第二集… 

無奈~ 我還遲遲還是沒有機會再去買這本書!

 

直到~ 最近社團媽媽的圖書分享上,我們社團裡的認真媽媽 Patty,分享了他家的育兒教養書籍時,正好有這本書!!! 我也趕緊留言要借這本書了!!! 

我借了好幾本書!!這本我當然是首選第一本來閱讀的書籍!!

記得上次在圖書館也借了一本【媽媽這樣做,孩子一定成功】盧勤 著 

這本書也是很好看的一本教育書籍,但因為礙於跟圖書館租借的關係,當時看了二遍~ 覺得書裡的內容分享地舒服合宜的教育內容,也很想上來跟大家分享~ 不過沒時間了,又已經續借了第二次了~ 所以就只好把書給還回圖書館了~ 心裡想著有機會的話,再來買回來看了!! 

當了媽媽以後,想買的書更多了!!

教養和育兒的書籍,都算是當了全職媽媽的必備入門書籍了!!

 除了偶爾遇到孩子生病的狀況外,隨手一定要先來翻一下內容外,教育的書籍更是~ 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教育的知識與內容一定要在孩子長大前,媽媽就必須要先具備的基本概念,才不會愧對孩子的成長與教養。這一直是我的堅持~ 

在看完了盧勤的書後,覺得這真是一本很好的教養書籍! 

而在看完了尹建莉的書後,覺得這更是一本適合收藏的教養好書! 

因為真正顛覆了很多我們平常認為的教養方式,也正因為顛覆了我們的思考模式,所以也更要早點接受新的教養思維,並努力地修正教養孩子的方式~

 雖然育兒的過程總是時時辛苦,父母親也難免有時會亂了原本的性子而對孩子發脾氣或是自我感到失望與難過的種種情緒,但我相信如果更早接觸這本書,會有更不同的思維!

當然,要感謝社團媽媽的分享,讓我早早就接觸到這本擁有珍貴內容的教養書!! 

來和大家分享書的全部章節~ 期望每一個"好"媽媽都早點接觸哦!!

 

第一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第一章 媽媽的天職

。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                            不要做「缺席」的媽媽

作者認為兒童長大成人後,畢生處世是樂觀還是悲觀,待人熱情還是冷漠,為人多信任還是多起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出生後頭兩年中主要負責照顧他們的人的態度。所以堅持要自己帶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幼兒啟蒙教育需要爸媽的關注和陪伴

作者提到一句話,我個人非常的認同 「每當成人利益與兒童發生衝突時,成人總是選擇的主動者,是強勢一方;而孩子總是選擇的被動者,是弱勢的一方,所以做出犧牲和讓步的總是孩子。」

其實在我週遭有很多父母會選擇把孩子寄托給保姆帶24h或是請長輩帶孩子,而父母親兩人還是留在城市工作,久久回去看一次孩子。連我的母親當時在我懷孕時也是時時地跟我說,把孩子留在宜蘭老家,要我和先生留在新竹繼續工作。但我還是十分的堅持要自己帶孩子。

而閱讀完作者這一篇文章後,我心理大大的認同與感動,原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把工作停掉在家照顧孩子,雖然全職媽媽是一份寂寞(在孩子還小還不會說話、與母親有互動時)全年無休的工作,即使很辛苦…我卻還是很相信這份付出不會白費。

有了孩子我也決定要自己帶孩子,還好我的先生非常地支持我!

作者提到「孩子不是寵物,要給他安全感」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滿足安全感與情感上的依附與足夠的愛,孩子必須藉由主要照顧者的陪伴與情感上的依附,而慢慢建立未來的社會性與自我的肯定,我也認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保姆或是其他讓人值得信任的親戚。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被取代的。

所以不要只做個「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的懶惰父母」

 

。孩子可以「逗」,但不能「捉弄」        不要用「恐嚇的話」嚇孩子

作者說明「逗」孩子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作者舉例了捉弄的部份,我覺得還時常可以看到有的長輩很常做這種事… 

例:大人手裡拿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談條件,要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願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

這讓我想到過年時,家中的長輩要給孩子紅包,卻要求要孩子親吻一下臉頰才可以拿到紅包,最後某一位孩子不願意做,兩人還僵持在那很久~ 這麼快樂的過年氣氛都給搞砸了… 

。如何讓孩子愛吃飯                                    不要再「逼」孩子吃飯了

這一篇讓我好好的仔細看了幾次,因為宬寶寶最近就是個挑食、偏食寶寶~~ 這不吃那不吃~~ 難伺候的很~
但經過個幾次,我也不想管他了~~ 反正餓不著不想吃也就算了~ 有時候就讓他餓著,下一餐就吃得多了~ 


有時只想吃水果、有時只想喝奶~ 我都努力配合~ 最近的挑食狀況好像也改善了許多~

如同作者所說的「孩子最懂自己該吃多少」也再加上最近看電視時,一位記者分享的話「孩子也是人,不會把自己餓死的」

作者也分享了「如何讓孩子吃飯正常」-- 順其自然

一、家長改變態度 -- 吃多吃少態度都表現平淡,讓孩子吃飯不要有壓力。

二、家長要有耐心 -- 對於事情的正確認識後徹底的坦然面對。

三、不要在各種食物間畫比例 

四、讓孩子自己吃飯,不要餵 -- 

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飯的問題上談條件

 

第二章 孩子都會有癡迷的事

。如何讓孩子自覺少看電視                         不要做「愛看電視」的父母

家長要以身作則 -- 家長的行動比言語更有說服力。要盡可能減少環中的誘惑,而不是勸說孩子去抵抗誘惑;要用「人性」來體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來要求孩子。作者認為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長在和他的相處中很體諒他,他也會反過來以他的「懂事」和「聽話」回報家長 。

作者也分享電視如美食,教育孩子時,讓他學會有節制地吃東西,而不是把美食鎖進冰箱,惹得他們總想找個空偷吃幾口。

。不是電腦遊戲的錯                                     不要做「獨裁型」的父母

附上的是洪蘭教授的共嗚

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制

一個遊戲如果非常吸引孩子,那麼強制禁止就沒效,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須從自制和自律著手,用誠意和耐心和孩子溝通,才會有效。

第三章 小事就是大事

。打針有點兒痛                                             不要用「哄騙」「收買」的方式教養孩子

作者分享「家長應教育孩子盡可能平靜地接受,並培養他們忍耐痛苦的勇氣。」

一、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

二、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

三、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隱瞞

四、激發孩子的勇氣

五、絕不使用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女兒的「祕密」                                         不要做「粗線條」型的父母

附上的是洪蘭教授的共嗚

循循善誘,讓孩子說出祕密

保守祕密對大人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心理負擔,更不要說孩子。當孩子心中有負擔時,他的神色和行為可以看得出來,父母必須諄諄善誘,讓孩子把祕密講出來,一方面減輕他心理負擔,一方面幫他解決可能的難題。

 

第二篇 媽媽改變,是孩子成功的起點

第一章 改變孩子,從改變家長做起

。「不管」是最好的「管」                        不要做「操控」孩子的父母

分享作者的這一篇是我對於教養的思維裡,有了很大改變的一個新思維。

孩子,孩子學會自動自發。尊重孩子,管教的第一步

自由是每個人內心裡最珍愛的東西。兒童尤其應該舒展他們的天性,無拘無束地成長。兒童是一個完美獨立存在的世界,有著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很達潛力!

不作為才是最好的作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不要做「不打不成器」 的暴力父母

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一個小問題,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憂,內心的創痕會伴隨孩子一生。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能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能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 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

。兒童過動症的迷思                                    不要把「不乖」與「過動」做聯想

洪蘭教授的共嗚

爸媽改變,孩子的行為才會改變

過動症的病因很可能是錯誤的兒童觀和錯誤的教育方法。從大人的態度先改變起,孩子的行為才會改變。

肯定和鼓勵,會改變孩子的行為!

第二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不要做個「說假話」的父母

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於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都是從這裡來的。

如果孩子出現說謊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先進行自我反省。

大人以為無所謂的事,孩子往往看得很嚴重。大人絕不能以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孩子的壓力。

大人經常隨口批評孩子幾句,就像平常說話一樣,可吷它們給孩子留下的,卻是非常消極的情緒感受。

犯錯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錯誤,不要一發現孩子哪裡做得不好,就責罵訓一頓。

在讓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說」往往是最好的「說」。

孩子犯了錯誤心裡已經很難過了,家長給予理解與體諒,往往比給予責罵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即使要說,也要採用不讓孩子沒面子的正面說法。

。霸凌: 「壞小子」欺負我女兒                  不要做個「以牙還牙」的父母

洪蘭教授的共嗚

為孩子創造和諧的局面

解決霸凌的方式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報復。親子溝通的管道一定要暢通,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才敢講出來。當霸凌威脅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時,大人要介入,保護你的孩子,是你的責任。

 

第三篇 做父母應有的智慧

第一章 讓孩子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不要做個「標準化」的父母

。做「聽話」的父母                                    不要做「囉唆」的父母

。可不可以質疑權威                                    不要做「盲目配合老師」的父母

 

第二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陪孩子寫作業,教不出獨立意識            不要做「陪讀、陪寫」的書僮型父母

。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不要做「撕作業簿」的父母

。替孩子寫作業                                            不要讓孩子沒有自由的時間

。認識「暴力作業」                                    不要做「填鴨式」的父母

 

第四篇 有趣的閱讀 豐富孩子的生命

第一章 被魔杖點中的孩子聰明又幸福

。大量課外閱讀,從小做起                               不要讓孩子只讀教科書

。「好閱讀」與「壞閱讀」                       不要錯過孩子的早期閱讀

。培養閱讀需要誘因與技巧                       不要「命令」孩子「課外閱讀」

。要選「有趣」的書                                   不要忘記 : 閱讀需要興趣相伴

 

第二章 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

。如何寫一手好文章                                   不要忘記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寫作文的最大技巧                                   不要教孩子寫作時說假話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看完了這本書後,對於宬寶寶日後的教養我得到了很大的解脫!

我會學習放輕鬆不強求,就像吃飯這件事一樣,很多媽媽都會和孩子爭執在吃飯之間,

我想這麼不輕鬆的事情,我也終於解脫了… 

期待這本好書與大家分享,書裡也許不會介紹太多如何教養孩子或是如何成為虎媽~

但是卻是一本讓每一位母親,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母親~ 

還是期待大家都能夠讀一次這本好書,就會很明白我的心情。

當個母親從來都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當然隨隨便便也可以當一個母親,當一個懂得尊重孩子、愛孩子的人也是一個母親~ 

與大家共勉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幾歲學舞
    全站熱搜

    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