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5).jpg

今天一早我們先來拜訪的是世界最知名的航空博物館! 而且竟然還免費的!!!
這趟華盛頓D.C.的交通方式讓我和老公一改再改,從開車 -> 搭地鐵 -> 開車到地鐵停車,再搭地鐵 -> 住華盛頓市區 (討論太久,房間瞬間消失) -> 搭地鐵 -> 開車到遠一點的地鐵 -> 搭公車 -> 開車… 討論再討論… 最後考量到我們帶著孩子,一天行程只能靠腳力,最後還要再搭地鐵回飯店… 決定取消,改開車進入市區。
早上8點半,我們全家從阿靈頓開車進入華盛頓特區。
備註: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是用要更改州名的GPS,記得華盛頓特區是另外一個獨立的州 District of Columbia ,稱為哥倫比亞特區 

一大早來就是為了擔心停車位難找!
我們最後就停在路邊的停車格上,不停地討論著停車2小時這個牌子,因為時間還沒有到可以付費的時間。所以只能一直空等在這裡…
而每一個可以停車的路口,都放著一樣的牌子。。。
這時候真的希望有個警察路過來讓我們詢問一下… 可惜沒有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jpg
最後,我們捨棄了繼續無謂等待,改轉停室內停車場!
Lot 256-Federal Center Plaza

  • 500 C St SW, Washington, DC 20024
  • 一小時 $12美金 | 一天 $20

開進入口處時,入口人員會先給一張票。最後離開出去後,才繳費。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8).jpg
停車事情解決後,還剩了好多時間。我們本來想在車上休息一下,因為西岸和東岸差了3小時,所以每次我們早上6點起床,就是等於凌晨3點起床…
每天都好想睡啊~ 不過因為小孩在吵,最後我們還是打起精神出發到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從室內停車場出去後,步行約5~6分即可到達!! 算是一個很理想的停車場!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png

到達門口時,可以發現人龍已經出現了! 我們也跟著加入排隊的行列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以下介紹博物館的資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的博物館群中的一個偉大的博物館!!!!來到華盛頓特區,這個博物館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除了是世界上收藏航空與太空飛行器材與設備最多的博物館,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從事航空、航天、行星科學、地質等相關研究的中心。
主館這裡擁有上百件飛行器相關展品,其中包括萊特飛行器、阿波羅11號指揮艙、月球岩石標本  -- 資訊來自維基百科

重點… 華盛頓國家廣場這裡的博物館都是免費的!!!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jpg

在入口處需要稍微等待,主要是每一個景點都要通過一個安全檢查後,才能夠入內。進入大廳後,映入眼簾是一個非常壯觀的畫面!!! 好多飛機都懸吊在空中展示!!!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4).jpg
How Things Fly
是我們家孩子最愛的一個展區!! 因為是唯一一個可以"動手"的展區!!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6).jpg
在這個展區中,利用了很多物理飛行來解釋一個專門的飛行的基本原理。有十幾個展區都可以讓孩子動手玩!!
不管是推、拉、按壓、升降、滑動、觸摸、扭轉、轉動、旋轉、彎曲和平衡! 由這些動作中得到一些關於飛行的一些原理及探索重力和空氣的本質!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7).jpg
這台展示的飛機讓孩子真實地坐上飛行的位置,在拉著搖控飛行桿的同時,可以看到後面的機翼會有改變,做為飛機在空中時改變氣流方向而可以改變方向的作用!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8).jpg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9).jpg
看我們家哥哥~ 非常地拚命拉… 本來還覺得他太粗魯… 才發現後面的孩子更可怕…
所以,這裡的展區物品,非常堅固無誤!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0).jpg
玩完實體的飛機後!!
還有線上的開飛機遊戲讓孩子玩!雙手必須產生平衡才能夠讓飛機順利升空及降落!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1).jpg
剛好沒人排隊,兩兄弟玩的很開心!!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2).jpg
這個展區也適合大人小孩一起動手研究和討論!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3).jpg
Space Rac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後,美國和蘇聯開始所謂的的太空競賽中相互各自地太空發展的成就。而這個展區講述了關於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及宇宙飛船的軍事起源,從種族到月球和偵察衛星的發展。
這讓我想到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  的內容就有點提到美國與蘇聯們之間的太空發展成就的競爭!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4).jpg
哈勃太空望遠鏡 | Hubble Space Telescope  
在1975年洛克希德導彈和太空公司建立了一個全面的模型並且進行了各種可行性的研究。試驗車輛不斷演化,最後也獲得了建造實際航天器的合約!
在1987年6月也將其望遠鏡捐贈給NASA,經過不斷地翻新、測試及其他重大的設備修改、重新的設計與加強其他許多細節升級後,物體能夠從地板上以驚人的角度顯示,而在1997年初重新安裝在太空館。雖然修復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產生的第一幅圖像由其光學系統的問題而模糊不清楚,但後來經過宇航員的修復,哈勃太空望遠鏡正製作出輝煌的影像。

以下為官網所呈現關於哈勃望遠鏡問題的修復記錄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入觀賞)
Hubble Trouble: Repairing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https://airandspace.si.edu/stories/objects/hubble-trouble-repairing-hubble-space-telescope

另外也搜尋到關哈勃太空望遠鏡環繞地球25年,NASA和歐洲太空署挑選出來最精選的25張照片代表每一年!照片都超級酷的哦!!
http://hssszn.com/archives/1454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5).jpg
民兵三號導彈 | Minuteman III Missile   (右邊綠色)
這是美國製造給空軍自1970年開始,用來部署的洲際範圍導彈的訓練版。這是一個三階段的固體燃料導彈,直到最近共有三個獨立目標的的Mk 12A核彈頭,最大距離為13000公里 (8,000英里)。根據美俄之間的軍控協定攜帶一枚核彈頭。


這枚導彈由波音公司生產,由美國空軍捐贈給博物館展示。

SS-20 "Pioneer"  SS-20“先鋒”
隔壁的俄羅斯的 " 先驅者 " 固體推進劑導彈。而這枚導彈符合美國和蘇聯兩項中間核協議,以紀念第一個禁止一整套核武器的展覽國際議。
這枚導彈由蘇聯國防部提供。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5).jpg
這個展區呈現黑暗狀,還有那美麗絕倫的驚人外太空畫面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6).jpg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7).jpg
在這個展區,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太空人的生活、相關的衣服裝備、太空梭的建構及發射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8).jpg
在這個發現鎗裡,包含了太空人在外太空的生活所需!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2).jpg
他們用了非常有趣的方式呈現,便是他們的置物櫃的改裝
每拉開一個櫃子,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發現,並且都與太空人的週遭生活息息相關!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19).jpg
太空食物出現!!! 這個是我覺得最有趣的!!
因為前一陣子才看過《絕地救援》The Martian,主角也是這麼地包裝食物! 所以看到實體感到特別的熟悉!!!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0).jpg
小巧可愛呈現的探測車模型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1).jpg
另外這台平台式的機器,非常有趣!可以自己製造一台太空飛行器到太空裡!
爸爸正在教哥哥中~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3).jpg
沒有我們國家的國旗可以選,就選了我們最愛的加拿大國旗,這台是小寶的QQ號飛行器發射成功!!進入軌道運行中!!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4).jpg
逛累了~ 帶著孩子也不用走遠去外面找食物吃!!!在博物館的旁邊的側門,進入另一棟建築物,就是一整間麥當勞了!! 非常地方便!!所以理所當然地… 我們今天的中午就是麥當勞了
備註: 在餐廳用餐的任何食物及飲料,都不能帶入博物館內。所以吃不完只能在重新進入博物館時,丟棄。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5).jpg
麥當勞真的是我們在美國出遊時的好朋友啊…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6).jpg
SpaceShipOne 太空船一號 (照片上面的白色飛機)
太空船由火箭母艦發射,飛行員超越了大氣層通過太空(但不進入軌道),飛行時間24分鐘,失重3分鐘。然後安全地回到地球!而這個團隊實現了一個簡單、強壯和可靠的設計,使太空旅行成為可以負擔的旅遊!同時SpaceShipOne贏得了1000萬元美金的Ansari X獎,是在航空領域最大的成就!

如果不太了解飛行的狀況是怎麼樣,可以參考最近的一部電影《愛上火星男孩》The Space Between Us ,這部電影最後為了救男主角也是利用這種方式讓飛機通過大氣層進入太空,利用失重的方式救回男主角的生命!

當時老公看電影時,還說怎麼可能做得到!! 沒想到~ 現實上真的有這種飛機!!! 利害!!


在這間博物館的另一個亮點,當然就是阿波羅號登入月球的重要收藏!!

Lunar Module LM-2 , Apollo  登月艙 LM-2 ,阿波羅
阿波羅月球模塊 (LM) 是由格魯曼設計的二級車,用於從月球軌道到月球表面。LM-2是為了第二次無人值守的地球軌道試驗飛行而建造的!不過由於阿波羅5號的LM 1的飛行測式非常成功,所以第二次任務則取消。而在第一次成功的月球著陸任務之前,將LM-2 用於地面測試。

在1970年,LM-2在日本大版舉行的"世博會"展出了幾個月。返回美國後,經過修改後就轉移到史密森學院進行展示。

備註:登月艙是一個用於在月球表面和軌道航天器之間旅行的小型飛船。船員在月球軌道上偵察著陸點。做為兩個月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彩排與指揮。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4).jpg
Skylab 4 Command Module 
這是太空實驗室的指揮模塊,作為前往美國第一個空間站的太空實驗室的船員艙。在1975年從美國航空局轉移到博物館展示。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0).jpg
Lunar Roving Vehicle   月球車
這是在阿波羅任務的最後三個任務中使用的一種車輛,用於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上使用。由馮·布勞恩(Von Braun)設想了一艘載人的月球車,來幫力宇航員在月球飛行的任務。不過測試完成後,考慮到受到的壓力,不能安全地在太空中使用。在1975年由美國宇航局轉到博物館展示。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7).jpg
F-1 Rocket Engine  F-1 火箭發動機
這個F-1發動機,擁有150萬磅的推力,是第一階段的動力裝置, 將第一名宇航員帶到月球,在1969年和1972年之間進行了六次成功的著陸任務。發動機於1970年由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捐贈給博物館。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1).jpg
Skylab Orbital Workshop 太空實驗室工作間
裡面設有生活區、工作間和倉儲區,最特別的就是還有一個洗澡的區域 (非常地小)。因為人潮很多,加上要hold小孩~ 繞完一圈花不到10秒鐘,所以內部的照片,我一張都來不及照…

而裡面的研究設備大部份用於支持三人機組人員所需的物資。有兩個完整的太空實驗室工作間,一個在1973年5月發射到地球軌道,在太空實驗室計劃取消後,NASA便在1975年將備用的太空實驗室工作間轉移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從1976年展出時博物館有做一些改造,方便給人參觀內部。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9).jpg
Mariner 10 水手 10
水手10是海軍系列第七次成功發射的第一個使用的一個行星 (維納斯 ) 引力的第一個宇宙飛船到達另一個 (水星)。是訪問兩個行星的第一個探測器。
在1974年11月3日發射,於1974年2月5日到達金星。
在水星上,它證實了水星沒有氣體,像月亮一樣是休眠的表面。該飛行配件於1982年從美國航天局,轉到博物館。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3).jpg
America by Air 展區
這是二十世紀初的新的飛行體驗!!! 飛機旅行是很少見連航空公司、機場都沒有。但是到了世紀末,可以在幾個小時內乘坐飛機到達美國幾乎是任何的地方!!
這個展區展顯示了聯邦政府如何塑造航空業、技術改進徹底改變了航空旅行!!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5).jpg
Douglas DC-3  道格拉斯DC-3
在1935年,道格拉斯DC-3是航空運輸形成年份中最成功的客機!並且是第一個沒有政府補貼的飛機。既用於商業和軍用航空運輸,也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客機之一。直到現在仍然有400架DC-3仍在飛行!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2).jpg
Militar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軍用無人機 (UAV)
美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便試驗了無人機。二戰以來,無人機可以通過無線電信號來控制。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末。今日,無人機 (UAV)執行了廣泛的任務,並被軍方的四個分支所使用。

Boeing X-45A Joint Unmanned Combat Air System (J-UCAS)  波音X-45A聯合無人戰鬥空中系統(J-UCAS)
出現在2002年,X-45A是專門為戰鬥罷工任務而設計的第一款現代無人機。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6).jpg
逛完了超級多的飛機… 其實逛到剩下幾個展區時,我們家小孩已經開始輪流失控了!!!!!
所以,我們也早早結束了我們的博物館之旅,來到了紀念品逛逛!!兩個小孩對於這個太空人的頭罩十分有興趣!!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37).jpg
最後來張我和老公的合照,做為這個有著豐富飛機與太空設備展示的人生必來的博物館畫上一個完美的結束…(因為小孩都不肯離開推車一起合照… @@)
華盛頓特區航天博物館 (28).jpg
接下來就繼續往外移動,開始我們下午的華盛頓D.C. 鐵腿記錄下半段了!!! 


 紐約.費城.華盛頓DC.尼加拉瀑布 | 美加東岸 親子自由行 
紐約.費城.華盛頓DC.尼加拉瀑布 | 親子10天9夜自由行.行程總覽

arrow
arrow

    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